今天是:
站内搜索
安全宣传文件   安全教育  消防演练  安全大检查
组织建设   学习园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道中华
【转】相信电视剧就错了,真实的明朝民族关系是这样的
编辑日期:2024-06-30 14:15:00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QxMTI0OQ==&mid=2247543851&idx=1&sn=42bd0660492bf753392c1d285588ff9d&chksm=c011144f6864d413d2a7c67b4142038c77edf9c6d171521301d622af9aff7c13d3de1f139be7&scene=126&sessionid=1719794958#rd



在时下的影视剧中,明朝无疑是一个热点朝代,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成祖朱棣,再到后面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全都走上了荧幕,而背景几乎都是与边疆民族的爱恨情仇。


然而,明朝真实的民族关系并非影视剧中那样。明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明政府积极推行开明的族群政策,实施温和的治理方式,中华各民族的交往愈发活跃,民族间的交流被文献记录下来。


明代两朝首辅叶向高希望通过记述社会现实问题,为国家治理提供对策。他与众多士人一同编著的《四夷考》,便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四夷考》全篇八卷,详细记载了明洪武到隆庆年间,民族地区的地理特征、历史脉络与文化发展,深入探究了这些地区与明朝之间的历史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同时详细考察了明朝对这些地区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书中内容涉及封赐、贸易往来、朝贡、征讨等重大事件,体现了明朝各民族间存异求同、相互依存的关系,再现了几百年前大一统王朝的民族状况。


北辖女真:灵活治理,共筑边疆稳定


洪武二十年(1387年),随着明军北上的声势愈发浩大,盘踞辽东的故元将领纳哈出归降明朝,曾被北元控制的女真人也开始逐步接受明朝的管辖。


永乐元年(1403年),女真酋长前来朝贡,标志着其地境已悉数归附明朝。明朝先后设置了建州等卫184处,兀者等所20处,并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还任命各部落的酋长担任重要职务,如都督、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让他们继续统领自己的部落。此外,明朝还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行政需要,设置了驿站等灵活的行政机构,这些机构不直接隶属于卫所管理,更加适合边疆地区的复杂情况,提高了管理效率。


明朝对边疆地区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加强治理力度。明朝对于女真人管理的策略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也兼顾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维持了地方稳定和民族和谐。在朝贡制度方面,明朝与女真酋长们约定每年进行一次朝贡。然而,由于女真地区距离中原较远,交通不便,因此并没有规定固定的朝贡期限。此外,女真酋长还积极响应明朝的号召,参与明朝的军事行动和边疆防御。他们率领部落成员协助明朝军队抵御外敌入侵,维护边疆安全,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对明朝的认同与忠诚。这种边疆管理体制吸纳了多族群共同治理边疆的理念,体现了对大一统文化的认同与价值追求。


西通蒙古:彰显中央权威,

协调各部关系

景泰元年(1450年),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和瓦剌太师也先因权利问题产生矛盾,明朝皇帝下诏劝其和睦相处。在皇帝看来,如果蒙古内部能够保持和平,那么边境地区的安宁就有了更大的保障。明朝皇帝通过下诏的方式,表达了对双方和睦相处的期望,并希望他们能够以大局为重,共同维护地区稳定。这封诏书体现了明朝对于边境稳定、民族和谐的重视。也先死后,蒙古各部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开始出现分裂和混乱,纷纷向明朝称臣朝贡。这既是对明朝实力的认可,也是寻求政治庇护和经济利益的现实考虑。


北元政权自认是中国正统王朝元朝的后裔,也认同明政权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后续皇帝多次致书北元统治者,称只要臣服明朝,就可为一邦之主。《四夷考》记载,洪武至永乐年间,明朝前后五次致书蒙古王公贵族,阐述对北元的政策,劝其归顺。随着北元自身陷入内部混乱,许多蒙古首领也开始向明朝称臣,接受封爵,降明的北元官吏被授予了文武官职。


对于明朝来说,蒙古各部的朝贡不仅体现了其作为中央王朝的威望和影响力,也提供了一个与蒙古各部建立友好关系、加强互信的机会。明朝尊重并理解蒙古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利益。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双方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互市贸易则使蒙古、女真与中原地区的贸易活动由单一的“朝贡贸易”发展为多元的贸易关系。为了加强经济交流,明朝政府在大同等指定地点开设马市,由明朝官员负责组织、监督并管理。这是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共同需要,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明朝为少数民族提供所需的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如食盐、布匹、粮食、铁器及耕牛等,换取各少数民族的土特产,如皮货、马匹、蜂蜜、蘑菇及松子等。《四夷考》载,辽东设安乐、自在两州开设马市,每年的贸易额相当可观。



贸易使得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增强了文化上的认同和融合。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在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中,学习并采纳了汉族的文化元素,如语言、服饰、工艺技术等,也接触和学习明朝的礼仪、制度、文化等,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

此外,有明一代,我国东南海域饱受倭寇侵扰,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共有家园。《四夷考》中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进犯嘉兴。广西俍兵和湖广土兵在这场抗倭剿寇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民族在开发和保卫祖国边疆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循的价值共识,在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


总而言之,明代是中华民族自在发展和中国疆域巩固发展的重要阶段,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合”是主流,“交”是过程,“融”是关键。明朝用招抚的方式灵活治理边疆,坚持厚往薄来,加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趋势,通过实行具有包容性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辛志凤,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