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内搜索
安全宣传文件   安全教育  消防演练  安全大检查
组织建设   学习园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道中华
【转】联大一致决议通过中国方案!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进步
编辑日期:2024-06-10 13:37:00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QxMTI0OQ==&mid=2247542749&idx=1&sn=194c8b985d553d9269a08c77e9c2255d&chksm=c03f6d5391ff128faa65b557962d6e851acbae212f5e2eba82a65811570cbef0f4daa3adbe5f&scene=126&sessionid=1718067399#rd



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
决议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并决定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文明对话国际日,犹如一道闪耀的光芒,照亮了文明交流互鉴这条漫长而意义深远的道路。




推动人类发展的中国智慧




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理念,这两个理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越深入,彼此之间也就越认同、越尊重,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就越牢。


中国代表在联大全会介绍决议草案时表示,中方鼓励各方根据联大决议规定,举行丰富多彩的国际日庆祝活动,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多国人士表示,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体现了中国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工作的坚定支持,中国持续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和平发展,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联大通过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体现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不断落地生根,转化成更多服务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有关国际政治问题专家说,中国在倡导不同文明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中国倡议和方案将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了解与合作,有利于弘扬多边主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全球共识,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可。



丝绸之路,文明对话中的璀璨篇章




文明之间的对话,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丝绸之路便是这场伟大对话中最为璀璨的篇章之一。


丝绸,是中国馈赠给世界的礼物。无法模仿、耐用易存、价值昂贵,让丝绸成为世界历史上少数几个非金属硬通货。


在古代,中亚和欧洲的人们对丝绸的喜爱近乎痴迷,将其视为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贯穿于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宛如梦幻的彩带,穿越无垠的沙漠与险峻的山脉,细腻柔滑的丝绸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成为贵族们竞相追逐的珍宝。


与此同时,茶叶清新淡雅的香气也在这条古道上弥漫开来。中国的茶叶传入西方后,不仅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饮品,更成为了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西方的奇珍异宝,如璀璨的宝石、华丽的珠宝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香料等,也纷纷涌入中国。这些流通于欧亚大陆间的宝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想象。

在丝绸之路上,商旅携带纸质的“护照”,使用纸张装订的文本和书籍,传播全新的思想。而丝绸之路的核心意义之一,是它在传播不同思想和文化互动的时候,大量使用纸张。


各种文明在丝绸之路上传播、交流,最终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契机和种子。


世界的互动中,很多文化都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佛教的传播就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例证之一。佛教从古印度来到中国,而又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当佛教传入东南亚国家后,与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相融合,产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寺庙建筑风格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


阻隔人类交流的不仅有戈壁和沙漠,还有浩瀚的海洋。


公元前120年,从南方进贡的一头大象更是给了汉武帝灵感。据负责运送贡品的官员说,大象是从海外用珍珠交换回来的。


难道在海上,还有一条通道可以到达西域?


大约在公元前111年—公元前87年期间,汉武帝派遣船队,“自日南障塞(时属西汉,今越南岘港)、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出海。船队沿着中南半岛,经今天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最后抵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返航。



这次远航尽管没有如愿到达西域,却意外地打开了一条通往海外的贸易通道。此后,中国与世界的海上贸易交流不断加强,并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达到顶峰。



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幽青雅致的色彩与轻薄半透的胎体备受欧洲王室青睐,成为与丝绸并尊的奢华象征。1513年远航来华的葡萄牙人还专程为其国王定制青花瓷。青花瓷大量涌入欧洲,甚至改变了欧洲既有饮食习惯与文化。

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漫卷史册,排排铅字中,色白花青的瓷器,竟清晰呈现出中外文明交汇的图卷,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熔于一炉。那墨色深处的东西方交流故事,被青花瓷娓娓道来。




四大发明,深度影响全球文明




中华文明在这场宏大的文明对话中,始终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不同文明和谐共处。这一理念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通之处,以实现和谐共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更是对全球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硝、硫、木炭三元体系的黑色火药在公元7世纪的隋唐时期真正形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迟于7世纪,约在隋末唐初时期;指南针(钢制磁针、磁罗盘)的最早使用记载是成书于公元1086年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纸和造纸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不光有东汉蔡伦的故事,还有更多考古发现带来的学术讨论,比如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绘有地图的纸,据考证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年代定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材料为大麻纤维,比蔡伦造的纸早了近300年。

造纸术成熟之后,不仅盛行于中国,也通过不同方向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于2世纪东传,后来于3世纪西渐。8世纪中叶,纸张传入西亚,10世纪到达非洲。阿拉伯人曾垄断造纸术达500年之久。欧洲到12世纪才开始造纸。纸张于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澳洲。它由中国流传到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历时长达1500多年。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记录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纸的发明打破了以往竹简、木牍等载体的局限,让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知识。印刷术的发展更是将文化的传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大量的书籍得以快速复制和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模式,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而指南针的出现则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开启了人类探索海洋的新时代。

1925年,美国汉学家卡特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描述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之初年,输入四大发明,均与近代文明,有绝大之关系”“此四大发明为何?一为造纸,二为印刷术…;第三则为火药之发明…;第四则为指南针之发明,因此遂发现美洲,而令全世界加入之中。”



现代文明交流,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新动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文明的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多元。

在东非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中国风味的豆浆凭借浓郁口感和丰富营养悄然流行。农户奥马里·哈约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靠种大豆、做豆浆的收入成功开起了一家小餐厅,“豆浆是餐厅招牌饮品,我和家人也每日必喝”。

哈约是“小豆子、大营养”项目的示范户之一。该项目是中国农业大学与莫罗戈罗省政府继“小技术、大丰收”玉米密植增产项目后于2021年启动的玉米套种大豆项目。在非洲多国,中国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显著提升了当地水稻、谷子、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帮助非洲民众在农业发展中端稳饭碗。



从杂交水稻到玉米大豆,从热带农业技术到旱作农业技术,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10年来,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把沃土变良田。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而非洲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发。那充满活力和节奏感的鼓点、那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无不展现出非洲文化的独特魅力。


援建文物保护工作站、培训文保人员……阿富汗卡丹大学国际关系学者贾拉勒·巴兹万念念不忘中国向阿富汗提供的帮助。“中国一直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强调尊重多样性,促进全球合作。”巴兹万说,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强调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的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人类需要合作,而非冲突、仇恨和相互消灭的战争。全球文明倡议正是世界所亟需的。”娜格玛纳·哈什米说,中国倡导并始终坚定推动文明对话和互鉴,“中国主张和行动有助于消除基于文明差异产生的分歧,为维护和平贡献重要力量”。

亚述壁画、青金石项链……日前,一批叙利亚国宝级文物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和南宁市博物馆同时开展。过去3年,叙中两国文化机构共同策划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中国多家博物馆进行了巡展。“这一精品展正是展现叙中文明互鉴的生动窗口之一。”马希尔·伊赫桑期待在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下,包括叙利亚在内的阿拉伯国家能进一步深化同中国的文明交流互鉴,在艺术、戏剧、文化遗产保护等各领域深化合作。

“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曾在俄罗斯科教部任职的维克托·库普里欣说,俄中两国的人文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期待未来两国携手深化这一领域合作,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互鉴共进架起桥梁。


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的渠道更加广泛和便捷。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分享文化、观点和经验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通过上传图片、视频和文字等方式,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跨越时空的交流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了解和接触到不同文明的魅力。此外,在线教育平台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历史和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我们每个人在文明对话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通过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习外语、分享文化体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我们都能为文明交流互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明的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通过文明的对话,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彼此,携手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我们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努力。只有当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让地球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美好的家园。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共同铭记文明对话国际日的意义,携手推动文明对话不断前行。因为只有通过深入的交流与互鉴,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包容和美好的世界。让文明的花朵在全球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不同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相互交融,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