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革命文物。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展示、研究和阐释革命文物的重要场所,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增进情感认同、强化价值引领方面承担着职责使命。去年6月,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明确要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值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民族报特邀3位长期致力于革命文物保护、展陈与研究的文博人,围绕“凝聚文博力量 以革命文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进行访谈,以期带来启发、进一步推进工作。
访谈嘉宾:
陶 颖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
陈永耘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
樊海涛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
主持人:
中国民族报记者 周芳
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培根固元的营养剂
主持人:摸清革命文物家底,是精准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革命文物众多,据统计,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请介绍一下自己所属博物馆革命文物资源的具体情况。
陶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培根固元的营养剂。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目前收藏了我国各民族文物近5万件(套),初步可以认定为革命文物的有4000余件(套),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民族敬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礼品文物。其中,被鉴定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的珍贵文物有500余件(套),类型包括文献文书、证书徽章、书画、服饰、旗帜等。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的177件(套)革命文物位列其中。
这些革命文物展现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和人民领袖的热爱,见证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可或缺的历史物证和生动教材。
陈永耘: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和建立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红军长征、西征经过宁夏时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和红色记忆,产生了丰富而珍贵的革命文物。目前宁夏博物馆收藏的革命文物达15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4件(套),从党的创建时期一直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等重要革命历史时期的文物均有收藏。文物数量多、门类全,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宁夏近现代的革命历史,成为宁夏地区革命文化有力的实物支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2、科技赋能,
提供全新的体验与交流
主持人: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这与各大博物馆在展览展示上花大力气、下足功夫,带给群众新鲜的体验感和切实的获得感密切相关。相比之下,革命文物的展陈更显功底,博物馆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运用革命文物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博物馆有何做法和亮点?
陶颖:长期以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在保护和展示革命文物、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主要想用三个重点展览来举例。
首先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这是第一个贯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的展览,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其中“大团结”单元通过“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三个篇章,展示大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的革命文物,彰显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设伟大祖国和美丽家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展览自去年8月1日展出至今,已接待参观人员13万余人次,成为当前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华民族史教育的高地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业标杆。
第二个重点展览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中的“各族人民心向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少数民族敬献党和国家领导人礼品展”。展览展示了100余件展品,每一件质朴情深的礼品背后都有一段忠心向党的故事。展览曾在北京、广西、宁夏、云南、青海和内蒙古等省区市进行巡展,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民族地区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还有一个就是去年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开设的“鉴往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工作文献档案特展”。展览通过科技手段还原展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献、档案、图片共200余件。观众在参观的同时,扫描展厅内的二维码,即可听到有声讲解。通过搜索、关注微信小程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也可在线观看展览,从线下到线上,形式和手段更加智慧、丰富。
樊海涛:近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积极策划,推出了以近代云南革命斗争史为主题的系列原创展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展入选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的第四届(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这个展览是云南省博物馆为深化对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策划的精品陈列。展览以云南抗战史为主线,以云南交通史为副线,共展出377件(套)珍贵实物、近200幅历史图片、63件文献,主要讲述了抗战时期的云南交通状况,反映了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览最大的看点在于,以策展人员对相关资料、遗址、藏品和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复原场景和数字场景营造的方式,设计制作了滇越铁路芷村火车站、伍家寨人字桥,滇缅公路老虎嘴、弹石路、惠通桥,以及抗战机场、民国书房等多个场景和装置,通过多媒体互动效果的方式,使观众对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能有较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和感受,增强展览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陈永耘:宁夏博物馆守正创新,不断推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配套展览,精心策划制作了“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历史红流——陕甘宁边区盐池县革命文物特展”等红色主题的虚拟展览。尤其注重发挥线上方便有趣、线下真实生动的优势,拓宽线上传播方式,让科技赋能革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参观体验和文化交流平台。线上展陈实现了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观展,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3、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火”起来